183-5513-2275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- 新闻动态 - 一点质量 - 详细

浅谈ISO管理标准在我国发展

时间:2019-09-12 16:19:49

前几天有个国外留学的朋友,和我说他大学里学到ISO9001这块,然后老师提了几个问题作为课后思考,问我有没有什么看法。一.ISO在企业推行情况,二.ISO标准会不会给淘汰三.管理软件的发展会不会把传统管理工具模型给淘汰。任何的管理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都会面临不同的声音,ISO 标准也不例外,在这里笔者结合这些年工作经验浅谈上述问题。


说起ISO就不得不说什么是ISO以及它的起源:

ISO及它的起源,(国际标准化组织(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,ISO)简称ISO,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,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。ISO一来源于希腊语“ISOS”,即“EQUAL”——平等之意。

ISO9000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,当年的“日不落帝国”----英国,用军舰,大炮何英镑,把米字旗插遍了世界的大部分角落,世界各地到处分布着英国的工厂,企业。这些最早的跨国公司在不断掠夺各国资源,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同时,发现一些企业在不同的国家生产的产品,虽然采用同样的原料,同样的工艺,但产品的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。但很难实现全球一体化经营,能不能采用一种统一的管理方式,使产品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,成为英国企业家开始思索的问题。

到了二战时期,美国的多家军工企业因无法向政府提供同一规格的武器装备,而遇到了同样的问题,二战结束以来,随着关贸总协定的建立,发达国家想利用自己制定的标准,形成技术壁垒,阻挡发展中国家廉价商品的倾销,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通过努力追赶发达国家,提高生产水平,扩大市场份额。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,企业家也就越来越关心能否采用一种先进的,科学的管理方法,使企业产品标准化。

就这样,通过不断摸索,实践,完善,一套通过工业企业管理经验总结出来的,适合于各类企业,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的质量标准,即ISO9000族系列标准应运而生。

ISO认证在中国发展

 “据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(CNACR)统计,向企业颁发带有国家认可标志的体系证书,1993年只有14张,1994年129张,1995年达376张,截至到2018年9月ISO9001认证证书已超过31万张,占全球总数近30%,数量居世界第一

有人会说ISO这一套东西没用,从审核来说,企业对9001审核来说,给人的印象就是死板,补各种记录,补各种文件,很多都是不需要的等等的声音,就目前而言通过认证不等于真正运行体系,

从接触认证咨询工作这些年中笔者总结目前ISO认证存在的几个问题:

在企业中:

1.对认证认识不正确

2.这是大企业做的

3.走形式表面工作

首先现在企业多数认证市场经营需求,招标需要,也有部分跟风认证。那么从投标来说,最初投标需求可能是产品或服务提供组织通过ISO认证即代表其产品服务质量是可靠的,然后ISO在中国市场经济化之后,从最初为证明自身提供产品服务质量可靠,到现在部分时候成了控标的手段,这远远违背了ISO的本质。那么这种情况下企业对ISO认证管理体系标准认识则是投标需要,一种资质证书,一般会安排财务部行政部负责这个事情,从根本上没认识到ISO标准是全员参与一项管理活动。

其次有不少企业说,我们是小企业,没法按照标准去做,准备不了那么多文件策划那么多规程,大企业才能玩转。

最后则是走形式,企业往往会说我们不是为了证书,而是真实去落地贯标去做ISO,到了真正去改革去实施时候,企业开始打起来了退堂鼓,横幅标语漫天飞。

咨询服务方:

1.咨询队伍不专业

2.大包大揽保姆式服务

3.行业低价恶性竞争

企业认证辅导一般选择咨询服务方,而咨询服务方的水平能力往往也是贯标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,一些咨询服务方,往往采取保姆式大包大揽(代企业写全部体系文件,甚至审核冒充企业员工进行参与审核工作中)低价模式进行市场开发,企业选择这样的咨询服务方进行体系辅导工作,其取得效果可想而知。

审核方:

1.审核队伍年轻化

2.审核机构不规范审核

3.一站式的审核服务

以前审核队伍往往由曾经在企业任职重要技术或管理岗位,其专业能力和水平是毋庸置疑的,而现在认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,各机构四处招聘审核员,往往产生一批年轻化审核员,年轻化审核员有年轻化的优势,相对这些年轻化队伍,往往未曾在企业重要技术和管理岗位有很长的工作经验,其审核深度和与企业沟通专业技术对接其能力可想而知,这往往是企业不重视认证审核的原因之一。

部分机构审核不去现场,刻意压缩审核人日,“当日整改,次日发证”情况成为某些机构市场宣传的一种手段,一站式服务,虽然认证咨询要求分开,而很多认证公司依旧咨询审核一站式,这种模式企业体系运行好坏的似乎不是机构关注的焦点,而能否多发证书才成了关键。


《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》,其出发点是部署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,强化全面质量管理,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,然而也成了一些认证机构和咨询服务机构营销的手段,其实之前部分地方政府也将企业认证纳入当地发展的考核指标之一,为了鼓励企业申请认证,政府奖励补贴,出发点鼓励企业认证,政府奖励则减轻企业认证过程种的经济负担,又一次被别有用心的企业和机构钻了空子。

从上述情况来ISO认证在国内发展情况确实不太乐观:这些年慢慢发现有些企业从最初满足招标需求,到ISO管理标准是什么,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,虽然这些企业不多,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。咨询方和审核方,当企业的认知慢慢提高同时,咨询和审核方会无形当中往前走。

比如以前物资匮乏时候,大家买猪肉吃,首先解决是温饱,至于猪肉不干净和上面有毛等这些问题是之后考虑,从温饱到吃的好再到吃的营养需要一个过程。

国家政府的政策虽有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,从大方向来看,国家政府推一个事情发展其力度还是比较大,各个地方现在也成立新部门监管认证行业规范,总的来说还是期待ISO管理标准之后发展情况。

关于ISO会不会给淘汰这个问题,朋友说他老师说了一个例子,诺基亚是早一批导入ISO9001并通过认证的企业,现在诺基亚却不存在。

关于这个案例我首先想到的是六西格玛管理,当有人宣传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是企业的救世主时,肯定有人说你看摩托罗拉也导入六西格玛,摩托罗拉早已不存在,咋一看确实很矛盾,这里想申明的是企业真正去运行ISO和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或多或少都取得收益,企业的战略失误,导致企业破产不存在,这管理工具问题是否有用是两码事。

企业发展壮大一看国家行业政策,二需要技术人才,三需要资金,标准管理提高人员能力同时可以起到降低管理成本,但国家行业政策导向而非标准工具可以影响到的。


质量管理发展至今也出来很多新的管理工具方法,精益生产 TPM 六西格玛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,那么还需要ISO9001吗?答案是肯定需要的。

如果把ISO比作学校那么9001是高中,其他的一些标准等于大学选专业,你选择医疗行业你去选13485,你选择汽车行业你去选16949等等。高中是大学的基础。

在在其他管理工具中依旧如此,比如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中DMAIC流程中的C阶段,ISO成了一个部分,即标准化流程化。

从时代发展来说从87版到2015版,其版本演变也反应ISO管理标准与时俱进,ISO9001标准核心内容,PDCA循环,新版标准第六和七帐策划(P)在这块里考虑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从5M1E(人机料法环测)这几个因子变量来说,第七章提到,人员数量能力设备能力,测量系统,作业方法。第八章实施(D)从8.1到8.8体现从产品服务总策划到最最后产品服务结束。与产品设计---工艺设计---生产过程----检验控制,与产品实现流程的逻辑来说是吻合的。第九章检查(C)组织定期实施内审管评第十章改进(A)组织考虑主动和被动的改进活动。

从结构和思想来说ISO9001标准结构和思想是没有问题,且作为众多标准和管理方法的基础,ISO9001标准是不会给淘汰。

最后一个问题管理工具模型以后的发展,会不会让智能软件给淘汰,随着智能办公及自动化程度普及和提高,这些工具模型还能更的上时代的脚步吗?

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的管理软件确实提高了效率。讲到这个问题我想到自己身上的一个事情:大学时候接触SPC时候,老师要求去背公式去用手去画图,其过程痛苦不堪,后来工作中发现用MINITAB,直接根据路径去生成图行,其效率提高不少,你要做的是根据图形数据去找问题原因,进行决策。那么问题来了,能够根据图形呈现去判断是否受控及寻找问题原因,法则依据来源于书本传统理念。

现在任何新手学习SPC相信都是要去学习公式基本概念之后告诉你工作中可以用软件,而非直接教你使用软件。

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管理。

管理的本质: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,通过实施计划、组织、领导、协调、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,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,先进的软件工具,其本质离开不传统的模型和理念,一方面不可否认管理软件带来的便捷,另一方面管理软件它终归是缺少感情的。尤其是与人交流沟通的工作中。

回到开头那句话: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管理。

总之,ISO9000系列标准是一种工具,和所有的管理工具一样,如果使用不当,不会给使用者带来收益。但把贯标落地这个“药”用错,任其错误的发展,我想这良药也会变成毒药,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提高管理水平,全面提高质量的帮助,反而会适得其反,也希望我们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能够全面的深思。

同时期待ISO管理标准和其他它管理工具之后在我国发展进程。也期待在互联网时代,这些传统标准管理工具遇上互联网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。
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  • 合肥市高新区天通路10号软件园3号楼3层D003
  • 183-5513-2275
  • 18355132275 /18226935077
关于戴明
新闻动态
业务内容
师资介绍
联系我们

电话:

183-5513-2275

手机:

18355132275 /18226935077

Copyright © 2019 合肥戴明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 皖ICP备19016774号 技术支持: 安徽云掌